天天排行網首頁 | 榜中榜首頁
四川成都著名土特產品排行榜
所屬榜單:四川成都著名土特產品排行榜
郫縣豆瓣

郫縣豆瓣,四川省郫縣特產,是四川三大名瓣之一。有著三百年年的悠久歷史,它以一套精細、獨特的傳統(tǒng)工藝天然釀造制成,具有瓣子酥脆,醬脂香濃郁,紅褐油潤,辣而不燥,回味醇厚悠長的的特點,既是烹制川菜必備的調味佳品,用之成菜,格外提味增色,既是烹制川菜必備的調味佳品,用之成菜,格外提味增色,又可直接佐餐,使人食欲頓開,口舌生香,在中華飲食界早已贏得“川菜之魂”的美譽。特別是用郫縣豆瓣烹制的“回鍋肉”、“豆瓣魚”、”麻婆豆腐”等,具有濃郁的四川風味,被公認為是川菜家常味中的代表作。

郫縣地處成都平原中部,因得都江堰灌溉之利,盛產稻、小麥、油菜籽、胡豆(蠶豆)、大麻等。這里的胡豆品質優(yōu)良,以它作為主要原料加工制成的豆瓣醬,油潤紅亮,瓣子酥脆,有較重的辣味,香甜可口,除用作調味外,也可單獨佐飯;用熟油拌,其味其佳。

相傳明末清初,湖廣填四川,福建汀州府孝感鄉(xiāng)翠享村人,陳逸仙遷入郫縣,子孫繁衍,久居其地,人稱陳家笆子門。1688年(清康熙年間),陳氏族人無意之中用曬干后的葫豆拌入辣椒和少量食鹽,用來調味佐餐,不料竟香甜可口,胃口大開,這就是郫縣豆瓣的雛形。

19世紀中期(清咸豐年間),陳氏后人陳守信,號益謙(又號心謙),發(fā)現(xiàn)鹽漬辣椒易出水,不宜保存,遂在祖輩的基礎上,潛心數(shù)年,先以豌豆加入鹽漬辣椒吸水,效果不佳,再換胡豆瓣,依然不佳,又借鑒豆腐乳發(fā)酵之法,加入灰面、豆瓣一起發(fā)酵,其味鮮辣無比,郫縣豆瓣就此誕生。遂開宗立戶,取號首“益”字,其年正值咸豐年,取 “豐”為時記,又取天、地、人之“和”,因而定名為“益豐和”號醬園。陳守信和他的“益豐和”號醬園也被人奉為“郫縣豆瓣”正宗鼻祖。此后其后人扎根郫縣城南外,經長久傳承,日益改良,郫縣豆瓣聲名遠播。郫縣豆瓣歷經數(shù)百年的磨礪,形成了極為成熟的制作工藝。因為辣椒與蠶豆都富含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并飽含著人體所需的維生素C,還具有開胃、驅濕防寒之效,同時豆瓣又是烹飪川菜的經典調料,所以郫縣豆瓣在全中國乃至世界各地都廣為流傳、深受歡迎。

郫縣豆瓣的規(guī)模化生產,當起于公元1803年(清嘉慶八年),陳益兼的后裔陳逸仙在郫縣開設“順天號醬園”,開始大批研制、生產和銷售“辣子豆瓣”。公元1853年(清咸豐三年),陳氏后人陳守信又在郫縣創(chuàng)立“益豐和醬園”,后來并入“順天號醬園”,使產品更加精良,生產規(guī)模進一步擴大。這時,陳守信開始嘗試使用蠶豆和面粉混合發(fā)酵,并與鹽漬辣椒混合的生產技藝,生產出了正宗的郫縣豆瓣。

郫縣豆瓣生產工藝的成熟期,在咸豐三年至20世紀80年代,這一時期彭縣人弓靖明來到郫縣開設“元豐源醬園”,從而打破了“益豐和”獨家經營郫縣豆瓣的局面,由于出現(xiàn)了有力的競爭對手,兩家醬園在郫縣豆瓣的生產中絞盡腦汁,尋求技術創(chuàng)新和配料搭配,使郫縣豆瓣的生產技藝和口感日臻完美。民國二十年,陳守信次子陳正齊之長子陳文揆,又在郫縣開設“紹豐和醬園”,使郫縣一地形成豆瓣生產三足鼎立的局面,為豆瓣生產技藝的進一步提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0世紀10-40年代的民國時期,“元豐源”和“益豐和”兩家醬園各自擁有曬場近10畝、缸25000口、工匠近40人、年產豆瓣40萬斤左右,規(guī)模已十分壯觀。

20世紀80年代以后,隨著川菜的迅猛發(fā)展,餐飲行業(yè)和平常人家對郫縣豆瓣的需求日益擴大,這就促使郫縣豆瓣生產廠家不得不采取工業(yè)化生產,以提高郫縣豆瓣的產量。但是傳統(tǒng)工藝所生產的郫縣豆瓣依然具有優(yōu)勢,那就是色澤紅潤、味辣香醇、瓣子酥脆、粘稠絨實,口感更勝一籌。

目前,郫縣豆瓣 共收到 0 朵鮮花
真愛粉絲榜
  網友評論    (以下評論只代表網友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
關于我們聯(lián)系我們服務條款法律聲明廣告服務站點導航友情連接意見反饋
郵件聯(lián)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請將#換成@)
Copyright 2009-2010, LUCKCOM Co.,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