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化銀毫茶,屬綠茶類,古稱白茅茶又稱白毛尖。創(chuàng)制于明代,清嘉慶時已成貢品。原產仁化縣紅山鎮(zhèn)黃嶺嶂,仁化銀毫茶過去茶葉外形以彎曲為主,且較疏松似蘭花狀,隨著制茶工藝的提高,在采摘和理條提毫、烘焙工序上作了較大調整,保持芽碩、茸白、湯清、蘭香、味醇的品質特色,成為“外形美觀,其味極佳”的暢銷名茶。仁化銀毫茶是仁化白毛茶中之極品,仁化白毛茶以密披銀色長毫和具有蘭花香的品質風格而馳名,是嶺南茶之珍品。
仁化銀毫茶,屬綠茶類,古稱白茅茶又稱白毛尖。創(chuàng)制于明代,清嘉慶時已成貢品。原產仁化縣紅山鎮(zhèn)黃嶺嶂,仁化銀毫茶過去茶葉外形以彎曲為主,且較疏松似蘭花狀,隨著制茶工藝的提高,在采摘和理條提毫、烘焙工序上作了較大調整,保持芽碩、茸白、湯清、蘭香、味醇的品質特色,成為“外形美觀,其味極佳”的暢銷名茶。仁化銀毫茶是仁化白毛茶中之極品,仁化白毛茶以密披銀色長毫和具有蘭花香的品質風格而馳名,是嶺南茶之珍品。
仁化銀毫,屬烘青綠茶,品質風格特點是外形芽頭肥壯挺直,披毫,色澤嫩綠鮮潤,內質香氣清純芬芳,湯色明凈,滋味鮮醇,葉底鮮艷明亮。銀毫茶是白毛茶中之極品,原稱白毛尖,當?shù)厝罕娨勒蘸亮亢蛢荣|高低分為五個檔次,即銀毫(又稱白毛尖),次為白毛茶、白毛烏紫、烏紫白毛和黃殼。
歷史文化
仁化銀毫茶曾是清代嘉慶朝的宮廷貢品,1988年榮獲廣東省優(yōu)質名茶稱號,1989年被授予全國出口展品榮譽,1990年北京十一屆亞運會指定合格綠色食品,1992年榮獲廣東名茶稱號,1994年評為全國林業(yè)特優(yōu)新產品博覽會金獎。2002年評為廣東省優(yōu)質名茶金獎。紅山茶是仁化縣的特色農業(yè)產品,優(yōu)質茶葉市場前景廣闊,供不應求。 仁化銀毫茶是仁化白毛茶中之極品。銀毫茶和白毛茶為特級和一級。其成茶外形芽葉粗壯、肥碩、色銀輝,密披茸毛,顯毫50~90%。內質湯色清澈明亮,香氣清幽如蘭,滋味鮮爽甘醇且耐沖泡而著稱。仁化銀毫茶過去茶葉外形以彎曲為主,且較疏松似蘭花狀,隨著制茶工藝的提高,在采摘和理條提毫、烘焙工序上作了較大調整,保持芽碩、茸白、湯清、蘭香、味醇的品質特色,成“外形美觀,其味極佳”的暢銷名茶。
做法
1、鮮葉采摘:以春分開始至清明后5日為宜,以茶心第一芽第一葉初采茶展者為上品,采回后應置陰涼通風處攤放4小時。2、殺青工藝:殺青鍋選用70厘米鐵鍋,成40度角傾斜安置灶上鍋溫應控制在180攝氏度左右,一次投茶僅500-700克。先用手揚炒,待葉溫上升后再燜炒一分鐘,而后降溫至150攝氏度左右再揚炒葉色暗綠,葉質柔而不粘,嫩梗而折不斷,茶葉清香漫溢時即起鍋,全過程為6分鐘。3、揉捻工藝:揉捻工藝非常講究,先團揉,后推揉,在10分鐘左右的揉捻過程中,每隔2分鐘要注意解決散熱一次。揉捻好的茶再置鍋內用手搓條提毫,先重后輕,使茶葉條圓.緊.直并顯露白毫,即可上烘了。4、烘茶工藝:烘茶以竹制焙籠用木炭烘焙,烘溫控制在90——95攝氏度。烘至七.八成干后下焙攤涼,15分鐘后再焙至全干之成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