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劇時裝戲。根據包天笑的同名小說和梅蘭芳京劇本重新編寫,成容于1946年編劇。
寫少女慧芬有一同窗十年的好友君玉,兩人感情甚篤,但她幼時已由父母做主與周家少爺訂了婚約,因父命難違,只得忍痛與君玉分手,嫁到周家。周家少爺生性癡呆,慧芬更是自嘆命薄,暗中叫苦。洞房之夜,慧芬突然發(fā)病,婢女丫環(huán)見是白喉惡癥,紛紛逃走,只有癡呆的周家少爺不怕危險服侍她,慧芬很快病愈,而少爺卻染上惡疾一命嗚呼。慧芬悲痛欲絕,覺得情難報,恩難補,決定與君玉斬斷情絲。
越劇時裝戲。根據包天笑的同名小說和梅蘭芳京劇本重新編寫,成容于1946年編劇。
寫少女慧芬有一同窗十年的好友君玉,兩人感情甚篤,但她幼時已由父母做主與周家少爺訂了婚約,因父命難違,只得忍痛與君玉分手,嫁到周家。周家少爺生性癡呆,慧芬更是自嘆命薄,暗中叫苦。洞房之夜,慧芬突然發(fā)病,婢女丫環(huán)見是白喉惡癥,紛紛逃走,只有癡呆的周家少爺不怕危險服侍她,慧芬很快病愈,而少爺卻染上惡疾一命嗚呼;鄯冶从^,覺得情難報,恩難補,決定與君玉斬斷情絲。
1946年2月23日,雪聲劇團首演于上海明星大戲院,南薇導演。袁雪芬飾慧芬、范瑞娟飾呆大少爺。劇中慧芬的“洞房哭夫”一段唱,是袁雪芬的代表性唱段,與《梁祝》中的“哭靈”、《香妃》中的“哭頭”合稱為“尺調三哭”,唱段除著力渲染悲劇氣氛外,還伴有自譴自責的嘆息音調。
1947年,大中華、醒獅、百代唱片公司曾灌制了袁雪芬、范瑞娟、陸錦花、胡少鵬等演唱的唱片。范瑞娟演的呆大少爺,也別具一格,既可笑又善良,突破了小生行當的局限。
1983年夏,湖州市越劇團將此劇改為古裝劇,赴滬演出于五星劇場。編劇成容,導演商周。周雯芳、李蓉芳、沈愛蓮等主演。
1998年,經胡小孩改編,由中央電視臺、杭州電視臺以古裝形式拍攝成越劇電視劇,梁永璋導演,江瑤、顏佳分飾劇中男、女主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