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與楊貴妃傳奇性的愛情故事,在我國幾乎是家喻戶曉。唐玄宗“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與楊貴妃相互依戀、執(zhí)著專注的恩愛之情,在中國歷史帝后之間是絕無僅有的。
開元二十五年,唐玄宗的寵妃武惠妃死了以后,玄宗整天郁郁寡歡,十分頹喪。后宮數(shù)千人中,又沒有一個中意的。最為貼心的高力士深知主上的心意,遂到外宮尋覓,在壽王府見王妃楊玉環(huán)花容月貌,蓋世無雙,立即稟報玄宗。開元二十八年十月,玄宗派人把楊玉環(huán)接到臨潼溫泉宮。一見果然姿質(zhì)豐艷,而且能歌善舞,聰穎過人,尤善逢迎。玄宗愁懷頓開。他已不顧什么老公公娶兒媳婦了,禮義廉恥已不復存在,先將楊玉環(huán)度為女道士,賜號“太真”,收入后宮受用。其時唐玄宗56歲,楊玉環(huán)剛22歲。
唐玄宗娶壽王妃楊玉環(huán),在今人看來無疑是父奪子媳的丑聞。然而一位君臨天下的帝王想占有自己所愛的一切,本是易如反掌的事。只是由于帝王也要標榜“仁義道德”,多少得避些嫌疑。所以一直過了5年,在天寶四年(745年)的8月,才冊封楊太真為貴妃。
從此,玄宗把后宮其他妃嬪統(tǒng)統(tǒng)丟在一邊,天天守著楊貴妃,形影不離,百官宴會,朝廷大典,無不把貴妃帶在身邊。為了討好楊貴妃,玄宗專為貴妃制造錦繡的工匠,竟達七百人,還在驪山的華清池專為她開辟了溫泉浴場。貴妃生于四川,愛吃荔枝,為取悅貴妃,每年夏天玄宗不惜興師動眾派人從千里之外的四川涪州以驛馬晝夜不停地傳遞,運到長安時色味不變?傊,自從得了楊貴妃,玄宗心中之愛,皆被貴妃占盡,正如《長恨歌》所云:“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如春!
玄宗對貴妃之所以如此癡迷,貴妃的傾城姿色固然是一原因。但更主要的,恐怕還有志趣上的情投意合。玄宗是迷戀音樂的才子,他精通音律,造詣極高。而貴妃不但能歌善舞,而且對音樂的理解也有特殊的天賦。這顯然是她成為唐玄宗晚年知音的重要因素。玄宗在溫泉宮初次召見貴妃時,曾奏起他的得意作品《霓裳羽衣曲》,楊貴妃似乎有先天的感受,當即起舞,如仙女飄逸,極盡其美,使唐玄宗大為高興。之后,玄宗常令貴妃跳《霓裳羽衣曲》,自己還親手操鼓,在一旁伴奏。
不過,唐玄宗畢竟是個帝王,他可以獨占楊貴妃,但不會讓楊貴妃獨占自己。而貴妃涉世未深,一時妒起,難免要產(chǎn)生齟齬。有兩次曾惹得老皇帝發(fā)起火來,以忤逆之罪,立即把她趕回娘家。但玄宗心中所愛,已非貴妃莫屬,所以每次又都是他授意把貴妃召回。當貴妃第二次被譴出宮后,哭得猶如淚人,而玄宗也是茶不思,飯不想,整日愁眉不展。高力士看透了玄宗的心思,遂請賜御膳與貴妃以示道歉。貴妃見高力士來,即傷心地剪下一綹青絲,托高力士奉上以表“忠誠”。玄宗見物思情,于是兩人又一次破鏡重圓。從此,玄宗與貴妃情愛彌篤,更加難分難舍。
相傳,有一年在華清宮的長生殿,正值七月七日乞巧節(jié),唐玄宗和楊貴妃避開眾人在這里仰望牛郎織女二星,雙雙跪拜,發(fā)下誓言:“人壽難朝,但愿我們世世生生,永為夫妻!過了今生,還有來世!”詩人白居易為唐玄宗和楊貴妃的長生殿之約,寫下了永恒不朽的詩篇:“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钡拇_,唐玄宗與楊貴妃的這種感情,在歷代帝后間是罕見的。
封建帝王的任何婚姻,都要帶上封建政治的烙印。隨著楊玉環(huán)的受寵,楊妃的兄弟封侯拜相,三個姐妹也都封為國夫人,權勢顯赫,甲于天子。特別是楊貴妃的堂兄楊國忠竟升為宰相,身兼四十余職,總攬朝政,無惡不作。大唐天下,成了楊家的樂園。這就造成了唐朝政治腐敗的局面,從而導致外戚禍國,也導致了楊貴妃的悲劇結局。
天寶十四年十一月,邊鎮(zhèn)節(jié)度使安祿山和步將史思明率領15萬人馬,以討伐楊國忠為名直搗長安,“安史之亂”終于爆發(fā)了。消息傳來,唐玄宗驚恐萬分,遂與楊國忠?guī)еF妃姐妹及一部分皇子皇孫和近侍、大臣悄悄打開北宮門,往西直奔蜀郡(今四川)而去。
行至陜西興平之西馬嵬驛時,隨從護駕的禁軍忽然嘩變。他們首先殺死了楊國忠,又團團圍住唐玄宗所在的驛舍,要玄宗交出貴妃。此時,六神無主的唐玄宗,想起了他與貴妃之間十幾年的恩愛,又立過生死不離的山誓海盟,哪里舍得交出貴妃!然而,面對這幫刀槍出鞘的軍士,玄宗深知大勢已去,已救不了自己的愛妃了。不過,他不忍讓貴妃慘遭士眾的屠虐。在與貴妃泣不成聲地抱頭痛哭一場后,他賜給貴妃三尺白綾,讓高力士把她帶走,縊死在一間佛堂前的梨樹上。其時,貴妃年僅38歲。
對于貴妃的死,唐玄宗傷心至極,“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如流”。此后,唐玄宗無論在逃跑途中還是在成都的一年多時間里,終日郁郁寡歡,情意綿綿地思念著貴妃楊玉環(huán)。長安光復后,玄宗回到京城。他處處觸景生情,依然深深地思念著貴妃,還特地叫人畫了一幅貴妃肖像掛于殿中,朝夕視之。豈知,這場“至死不渝”的愛情,完全是葬送在他所釀成的政治悲劇之中。此時的唐玄宗,悔恨交加,終于在寶應元年(762年)的四月五日,懷著對貴妃的纏綿情意,郁悶而死。正如《長恨歌》中所言:“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唐玄宗后期由于寵愛楊貴妃造成腐敗的政治局面,導致了中國歷史上的又一次外戚禍國,應予以鞭撻。但是,唐玄宗和楊貴妃之間真摯而專一的愛情故事卻成了千古佳話,得到后來人們的普遍同情,這又是無可厚非的
白居易《長恨歌》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zhì)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cè)。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
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驪宮高處入青云,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謾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余里。
六軍不發(fā)無奈何,宛轉(zhuǎn)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云?M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天旋地轉(zhuǎn)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內(nèi)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發(fā)新,椒房阿監(jiān)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jīng)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輾轉(zhuǎn)思,遂教方士殷勤覓。
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間。
樓閣玲瓏五云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扃,轉(zhuǎn)教小玉報雙成。
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
云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
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惟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