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蘭,原名周玉蘭。甬劇表演藝術家。1939年,12歲的金玉蘭拜”灘簧\”藝人陳翠娥為師,學習”灘簧小調\”。1941年,金玉蘭又跟隨黃阿高、筱金蘭等”男旦\”學習”徽班\”的表演。金玉蘭從他們那里學到了戲曲”唱、做、念、打\”和”手、眼、身、法、步\”的基..
金玉蘭,原名周玉蘭。甬劇表演藝術家。1939年,12歲的金玉蘭拜”灘簧\”藝人陳翠娥為師,學習”灘簧小調\”。1941年,金玉蘭又跟隨黃阿高、筱金蘭等”男旦\”學習”徽班\”的表演。金玉蘭從他們那里學到了戲曲”唱、做、念、打\”和”手、眼、身、法、步\”的基本功,并結合自己的嗓音特點,運用陰陽嗓子演唱《庵堂相會》、《打窗樓》、《雙落發(fā)》、《賣草囤》、《拔蘭花》、《秋香送茶》等傳統(tǒng)戲。1943年,金玉蘭又拜柴彬章為師學習”四明南詞\”。1946年,她在寧波”大世界\”的演出中,把”四明南詞\”較好地運用到”灘簧戲\”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演唱風格。當時甬劇”四大名旦\”之一的金翠玉來寧波看到金玉蘭的表演贊嘆不已,就收她為義女,并帶到上海演出,同時改周玉蘭為金玉蘭。
1954年,金玉蘭在《兩兄弟》中成功地扮演了王春香這一角色,榮獲華東地區(qū)戲曲會演一等獎。
從1957年到1964年,金玉蘭先后在《姑娘心里不平靜》、《田螺姑娘》、《紅巖》等劇中扮演主要角色。
”文革\”十年,金玉蘭被迫離開劇團,下放勞動。1978年后,金玉蘭回到寧波市甬劇團,在《雷雨》中扮演繁漪。1980年以后,金玉蘭在主要從事甬劇青年演員的培養(yǎng)工作的同時,收集整理了不少甬劇傳統(tǒng)戲資料。
金玉蘭曾任寧波市甬劇團副團長,寧波市政協(xié)常委。1988年4月不幸車禍遇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