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迪顧問聯(lián)合賽迪科創(chuàng)發(fā)布了《科技城百強榜(2022)》。榜單以全國279個科技城為評估對象,圍繞科技城、科技、城市三個維度,設立基礎(chǔ)建設能力、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城市承載能力、要素保障能力等指標進行綜合評價。其中張江科學城、中關(guān)村科學城和廣州科學城位列榜單前三強。 2022科技城百強榜 序號 | 名稱 | 位置 | 1 | 張江科學城 | 上海浦東 | 2 | 中關(guān)村科學城 | 北京海淀 | 3 | 廣州科學城 | 廣東廣州 | 4 | 昌平未來科學城 | 北京昌平 | 5 | 寧波新材料科技城 | 浙江寧波 | 6 | 杭州未來科技城 | 浙江杭州 | 7 | 中國(綿陽)科技城 | 四川綿陽 | 8 | 合肥濱湖科學城 | 安徽合肥 | 9 | 懷柔科學城 | 北京懷柔、密云 | 10 | 上海臨港浦江國際科技城 | 上海閔行 | 11 | 蕭山科技城 | 浙江杭州 | 12 | 武漢未來科技城 | 湖北武漢 | 13 | 上海臨港松江科技城 | 上海松江 | 14 | 龍崗寶龍科技城 | 廣東深圳 | 15 | 龍崗坂雪崗科技城 | 廣東深圳 | 16 | 蘇州科技城 | 江蘇蘇州 | 17 | 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 | 四川成都 | 18 | 張江長三角科技城 | 上海金山區(qū)/浙江平湖市 | 19 | 江蘇鹽城環(huán)?萍汲 | 江蘇鹽城 | 20 | 南京未來科技城 | 江蘇南京 | 21 | 嘉興科技城 | 浙江嘉興 | 22 | 西湖紫金港科技城 | 浙江杭州 | 23 | 南京浦口科學城 | 江蘇南京 | 24 | 深圳光明科學城 | 廣東深圳 | 25 | 西安科學城 | 陜西西安 | 26 | 長沙軍民融合科技城 | 湖南長沙 | 27 | 江寧紫金山科技城 | 江蘇南京 | 28 | 岳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 | 湖南長沙 | 29 | 貴州科學城 | 貴州貴陽 | 30 | 杭州臨安青山湖科技城 | 浙江杭州 | 31 | 中原科技城 | 河南鄭州 | 32 | 天津未來科技城 | 天津濱海新區(qū) | 33 | 南海瀚天科技城 | 廣東佛山 | 34 | 武漢東湖科學城 | 湖北武漢 | 35 | 浙南科技城 | 浙江溫州 | 36 | 南昌(國家)大學科技城 | 江西南昌 | 37 | 西部(重慶)科學城 | 重慶北碚、沙坪壩等5區(qū) | 38 | 松山湖科學城 | 廣東東莞 | 39 | 廈門科學城 | 福建廈門 | 40 | 蕭山傳化科技城 | 浙江杭州 | 41 | 沈陽渾南科技城 | 遼寧沈陽 | 42 | 桐廬宮春江科技城 | 浙江杭州 | 43 | 德州生態(tài)科技城 | 山東德州 | 44 | 新余國家新能源科技城 | 江西新余 | 45 | 沈陽國家大學科技城 | 遼寧沈陽 | 46 | 廣州南沙科學城 | 廣東廣州 | 47 | 攀西科技城 | 四川攀枝花 | 48 | 富陽銀湖科技城 | 浙江杭州 | 49 | 贛州新能源汽車科技城 | 江西贛州 | 50 | 黃山未來科技城 | 安微黃山 | 51 | 金華科技城 | 浙江金華 | 52 | 秀英美安科技城 | 海南? | 53 | 呼和浩特科技城 | 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 | 54 | 甘井子英歌石科學城 | 遼寧大連 | 55 | 山東威海雙島灣科技城 | 山東威海 | 56 | 青島軟件科技城 | 山東青島 | 57 | 中山翠亨科學城 | 廣東中山 | 58 | 江蘇淮?萍汲 | 江蘇徐州 | 59 | 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 | 江蘇南通 | 60 | 渝北臨空前沿科技城 | 重慶渝北 | 61 | 海寧鵑湖國際科技城 | 浙江嘉興 | 62 | 中科院南京分院麒麟科技城 | 江蘇南京 | 63 | 鄱陽湖生態(tài)科技城 | 江西九江 | 64 | 奉化茗山科技城 | 浙江寧波 | 65 | 襄陽科技城 | 湖北襄陽 | 66 | 淳安千島湖科技城 | 浙江杭州 | 67 | 京津中關(guān)村科技城 | 天津?qū)氎?/td> | 68 | 滁州原創(chuàng)科技城 | 安微滁州 | 69 | 無錫梁溪科技城 | 江蘇無錫 | 70 | 中國東南(福建)科學城 | 福建福州 | 71 | 西灣科技城 | 安徽蕪湖 | 72 | 南昌高新區(qū)瑤湖生態(tài)科技城 | 江西南昌 | 73 | 九龍山智能科技城 | 廣東深圳 | 74 | 黃河科技城 | 山東濟南 | 75 | 西安絲路科學城 | 陜西西安 | 76 | 白云湖數(shù)字科技城 | 廣東廣州 | 77 | 錫山宛山湖生態(tài)科技城 | 江蘇無錫 | 78 | 越城鏡湖科技城 | 浙江紹興 | 79 | 青島新材料科技城 | 山東青島 | 80 | 三亞崖州灣科技城 | 海南三亞 | 81 | 順德紅崗科技城 | 廣東佛山 | 82 | 遵義臨港科技城 | 貴州遵義 | 83 | 中國一東盟科技城 | 廣西南寧 | 84 | 威海國際海洋科技城 | 山東威海 | 85 | 上海臨港嘉定科技城 | 上海嘉定 | 86 | 桐鄉(xiāng)鳳凰湖科技城 | 浙江嘉興 | 87 | 泉州科技城 | 福建泉州 | 88 | 崖州深?萍汲 | 海南三亞 | 89 | 上海臨港南橋科技城 | 上海奉賢 | 90 | 崖州南繁科技城 | 海南三亞 | 91 | 西市渤?萍汲 | 遼寧營口 | 92 | 天元天易科技城 | 湖南株洲 | 93 | 章貢贛南未來科技城 | 江西贛州 | 94 | 桂林華為科技城 | 廣西桂林 | 95 | 廣東三龍灣科技城 | 廣東佛山 | 96 | 岱岳隆基科技城 | 山東泰安 | 97 | 石峰軌道科技城 | 湖南株洲 | 98 | 吉林創(chuàng)新科技城 | 吉林市 | 99 | 海豐生態(tài)科技城 | 廣東汕尾 | 100 | 遼中資源循環(huán)科技城 | 遼寧沈陽 |
榜單解讀 2022中國科技城排行榜顯示,上榜100強科技城主要分布在全國22個。ㄗ灾螀^(qū)、直轄市)。其中東部地區(qū)64個,中部地區(qū)18個,西部地區(qū)12個,東北地區(qū)6個,整體呈東強西弱的態(tài)勢。 從具體省份來看,浙江省有17個科技城入圍百強榜,上榜數(shù)量居全國第一。其次市廣東。13個)、江蘇省(10個)、山東省(7個)、上海市(6個)、江西。6個)、遼寧省(5個)、海南省(4個)、安徽省(4個)、湖南省(4個)等地區(qū)。 從運作模式來看,百強科技城以政府主導為主,企業(yè)或政企合作為輔。其中,百強科技城有81%由政府主導,11%由企業(yè)主導,6%為政企合作模式,1%為政研合作模式,1%為研究機構(gòu)主導。
|